長安城曾歷經周、秦、漢、唐四個朝代,建為首都,所以到處是遺址。每個朝代的區塊又不盡相同。
小雁塔是唐代建成的佛寺,原為15層,歷經兩次地震,裂開又癒合,變為13層。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來的佛經而建,小雁塔原先有十五層,在明成化末年因為地震的關係,震壞了兩層,變成現在的十三層,如今看頂樓,還可以看出殘破不全的樣子,很明顯是遭受過損壞。而小雁塔最傳奇的故事,則是發生過"神合"的事件,事情是發生在西元1487年,陝西發生大地震,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倒下震裂開了一尺多的裂縫,過了34年,在1521年的一次地震,裂縫又在一夜間合了起來,人們百思不得其解,便將小雁塔的這現象稱為"神合"。而小雁塔神合的秘密一直到了現代才被解開,原來是當初工匠建造小雁塔時,將塔基用夯土建成一個半圓球體,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,才使小雁塔經過無數地震仍然屹立不搖,而那次的神合事件,其實也就是小雁塔又遭受了一次地震後,分裂的兩邊塔身又聚合起來,實際上還是有裂縫的,不過在古代就有這種建築工藝真的是很厲害。
小雁塔寺前大家都忙著拍攝全景照片。
旁邊的西安博物館,貯放著歷代的文物,下圖是周朝的建城藍圖,範本。馬路要夠寬,每邊至少三個門,每個方塊稱之坊。
出土的唐代陶俑,是用來做陪葬品,下面的陶俑是,唐朝宮中的侍女,頭上的髮髻高低顯示其地位的高低。
唐代是個包容異族多元文化的盛世,外來民族可以在長安工作共同生活,下面的陶俑明顯可看是外國人,還有當時的交通工具駱駝。
下面陳列的是送葬隊伍,只是其中一部分。
走到底就是大雁塔,時值跨年夜,交通大打結,人潮眾多,只好車遊經過看看。
上面是大唐不夜城,馬路中間有各式的巨型雕塑,有貞觀之治、武則天、開元盛世等,還好西安沒有颱風,很少下雨,不然沒兩三年銹得锈,垮得垮。
高家大院在回民一條街街頭,不過就是家道中落的高家後代將古厝捐出來,政府幫忙收門票,加以維護,供各界參觀。因為在大街旁,感覺格局不大,小小的。
從鼓樓往下望,鐘鼓樓廣場。就在回民一條徍旁。逛完就到德發長吃水餃。
最先上來的冷盤有六道,接下來又上了熱炒。大家還是先吃了白飯。
來了盤水煮的水餃後,就開始上熱的蒸餃。大概有四、五道,因為輕小所以東倒西歪的,扣分了。
黑魚汁的水餃皮,很特別。
這道是慈禧太后落難西安時吃的小湯餃,一個是一帆風順,兩個是好事成雙,三、六、九是步步高昇,四個是事事如意,五個五福臨門,據說慈禧是吃零個,是無憂無慮。
很甜的哈蜜瓜,不知是不是新疆來的。